《中国妇女报》头版报道 | 山东妇联系统婚姻家庭纠纷防范化解工作成效显著 妇女维权工作更精细温暖可感
近年来,山东妇联系统婚姻家庭纠纷防范化解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新时代妇女维权工作更加精细、更有温度、更可感知。9月26日,《中国妇女报》头版以《山东妇联系统婚姻家庭纠纷防范化解工作成效显著 妇女维权工作更精细温暖可感》为题,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全省设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反家暴公益维权服务站988个,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141个,县以上全部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村(社区)建婚调室(站)、辅导室(站)4.3万个,市县两级和1457个乡镇(街道)妇联入驻各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9月22日,在山东省妇联系统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观摩交流活动上,山东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丰华公布了一组数据。
与此同时,在日照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内的“一站式”婚姻家庭纠纷化解中心,“全国三八红旗手”婚调工作室成员单素贞接到了曾经的来访对象打来的致谢电话:“听她说案件正在顺利进行中,我们都为她松了一口气。”
做好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是妇联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妇联组织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妇女儿童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的必然要求。孙丰华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近年来,全省妇联系统婚姻家庭纠纷防范化解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新时代妇女维权工作更加精细、更有温度、更可感知。
凝聚合力、多元解纷,家庭纠纷化解更加精细
联合相关部门、联动专业资源……“联”是妇联组织的优势所在,而深入社区、村居的基层妇联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们,则是妇联组织做好婚姻家庭纠纷防范化解工作的“底气”。山东省妇联发挥优势、主动作为,落实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层层建立部门联防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风险联查、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合力;融入多元解纷机制,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力量,通过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推动婚姻家庭纠纷由被动受理、事后调处,向事前预警、动态研判转变;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把婚调工作纳入平安山东建设考评体系等。
今年,山东省妇联联合省公安厅建立健全了保护妇女儿童工作合作机制,联合省检察院建立了妇女权益保障公益诉讼机制,加强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的预防、惩治、打击和救助关爱的协作配合,共同筑牢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坚固屏障。济南市妇联与民政、司法、公安等部门资源共建、数据共享,从公安执法办案闭环管理系统导入200余条涉家庭暴力线索,从政法委、民政部门导入800余名困难儿童信息,汇集平台管理,列入走访排查范围,1803件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与“山东智慧”调解系统和“一站式”矛调系统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在枣庄,市、区(市)、镇(街)三级妇联依托“一站式”矛调中心,打造“联合接访+访调对接+多元化解+关爱帮扶”模式,整合了信访接待、维权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功能,搭建了具有“妇”字特色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关爱升级、“幸福护航”,家庭纠纷化解更有温度
“我是一名大嫂调解员,也是一名‘爱心妈妈’。”在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记者见到了大嫂调解员李玲玲,她回忆,就在不久前,她接到了结对女童妞妞(化名)的奶奶打来的电话:“因为学习的问题,我跟孩子吵了一架,孩子离家出走了。你也是她的‘妈妈’,能不能帮帮忙?”
接到电话的李玲玲担忧不已,迅速动身寻找孩子。经过大半天的寻找,李玲玲终于在村里的一个角落找到了满脸是泪的妞妞。“走,跟着妈妈去办公室,妈妈辅导你学习。”李玲玲给孩子擦干泪水,安慰孩子。“家庭纠纷不只会发生在夫妻之间,留守儿童与家长产生矛盾,也需要我们及时介入,做好调解工作。”李玲玲说。
据介绍,山东省各级妇联组织通过落实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建立起重点妇女和家庭“一对一”帮扶档案,联动相关部门为困难妇女和家庭提供生活帮扶和司法救助等,上半年开展关爱帮扶10824件(次)。
山东多地妇联也在不断拓宽家庭纠纷化解工作覆盖面,让更多有需要的妇女和家庭享受到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如烟台市妇联建立定期摸排机制、协同关爱机制、重难点问题协同推进机制,开展婚姻家庭健康关爱活动、重点儿童家庭关爱活动、困境妇女家庭关爱活动等,提升重点妇女和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德州市妇联通过“拉网式”大排查、定期排查、入户走访等形式,聚焦权益保障开展维权服务、聚焦婚姻家庭呵护女性心理健康、聚焦妇女实际需求做好救助帮扶,打好关爱服务“组合拳”。
除此之外,山东省妇联全力打造“幸福护航”服务品牌,各地妇联也因地制宜打造了“大嫂调解”“小荷调解”“福润万家”“和为贵”等特色婚调服务品牌,以更贴心、更及时、更有效的纠纷预防化解服务,通过做好可感可及可衡量的实事好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妇联“娘家人”的温暖送到妇女群众身边。
创新阵地、长效守护,家庭纠纷化解更可感知
家庭纠纷化解工作是否只能在“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进行?山东给出的答案是“不只如此”。
与此同时,山东各地妇联还积极探索建立全周期服务链条、完善回访机制、实施激励措施等,保障家庭纠纷化解工作得以长期、有效进行。
在日照市东港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新婚夫妻可以免费接受婚前辅导课程,产生矛盾的夫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接受调解或调适辅导;滨州市妇联落实“三必访”机制,家事法官、家事调解员及妇联工作者对涉及未成年人抚养、探视的案件,涉家暴且申请人身保护令的离婚案件以及义务人数量多、分歧大、矛盾深的赡养案件联合回访29次,及时排查、反馈矛盾隐患;金乡县妇联选聘“蒜大姐”婚调工作者共2800余名,60%以上的“蒜大姐”聘任为基层公益岗,落实工资待遇……
孙丰华表示,下一步,山东省各级妇联还将继续把婚调工作作为妇女维权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凝聚工作合力、强化源头预防、提高排查精准度、提升化解质效及精准关爱帮扶上持续用力,切实推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和妇女维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 源:中国妇女报 文/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王丹青 信息支持:省妇联权益部 编 辑:李勇军 校 对:刘 爽 审 核:赵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