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头版报道:山东阳谷妇联积极探索妇女“家门口”就业新模式
近年来,阳谷县妇联常态化开展家政服务、手工加工、电商直播、种养殖技术、创业技能等培训课程,助力千万宝妈成功承担起“尽职妈妈”和“职业女性”的双重角色,全县设立“妈妈岗”3000余个,有效拓宽了宝妈们的就业渠道,同时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8月20日,《中国妇女报》头版以《山东阳谷妇联积极探索妇女“家门口”就业新模式—“妈妈岗”助推宝妈与用工企业“双向共赢”》为题,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妈妈岗’按件计酬,上班时间自由,倘若孩子生病或家里有事,写个请假条,就可以马上离岗去处理,平时可以让妈妈们接送孩子,晚上还能给孩子做顿可口的饭菜和辅导作业。”阳谷家豪木业公司经理王红丽介绍,“自从设立了‘妈妈岗’,很多宝妈积极报名参加上岗培训,不但解决了宝妈的就业问题,也满足了我们企业的招人需求,形成了双赢局面。”
为帮助有就业需求的妈妈与用工单位精准对接,阳谷县妇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先后到阳谷即发华欣针织有限公司、阳谷恒达棉业有限公司、阳谷县金诺清真肉制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引导和帮助条件成熟的企业开设弹性上班的“妈妈岗”。目前,全县“妇字号”企业已设立了“妈妈岗”2000余个。
走进博济桥街道石门宋村“巾帼巧手共富工坊”巧夺天工坐垫厂,缝纫机“咔嚓咔嚓”地飞速运转,十几位妇女正忙着裁剪、缝纫、打包……这些妇女大多是周边乡村为照顾孩子而留守的宝妈,因生活圈子很小,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工坊“妈妈岗”的设立,让这些宝妈在照顾家庭之余,每月还能挣到2000~4000元的工资。
像这样的巾帼共富工坊,阳谷县目前共有30余处,是阳谷县妇联依托“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以“线上+线下”“走出去+引进来”双向融合模式,面向既要照顾家庭又想增收的妈妈们陆续打造的就业发展平台,内容领域主要涵盖“庭院工坊”“美食工坊”“手作工坊”“电商工坊”等不同类型,目前已有5000余名妇女实现上岗就业。
41岁的田荣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孩子上学后,在妇联的介绍下,她加入了阳谷县盛世春和电商产业园。经过培训,她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巾帼电商直播带货达人,最高纪录单场直播带货5万元。“在这里,我不只是孩子的妈妈,我还是我自己!”说话间,田荣华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当前,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经济正在加速形成。为此,阳谷县妇联紧紧围绕宝妈发展需求,聚焦电商、外卖、快递等新经济领域创业就业机会,持续做好搭建平台、宣传推广、政策扶持等工作。
在阳谷美团外卖站点,有100余名骑手,其中约30人为女性。在妇联的积极沟通协调下,站点专门设立了“妈妈岗”,为这些女性骑手安排了早上8:30到晚上8:30的“长白班”。若需接送孩子,中途可以随时暂停接单。如今,这些女骑手们平均每月每人能派送800至1200单,收入4000至5000元。
“感谢妇联组织和‘阳光大姐’给我这个机会,让40多岁的我不仅免费学到就业新技能,还有了就业机会。”待业在家的张秋镇大闫楼村的李敏感慨地说。不久前,李敏和其他31名来自张秋镇的妇女参加了阳谷县妇联与阳谷阳光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家政暖阳 情系万家”巾帼家政培训活动。这样的培训,阳谷县妇联已连续4年举办了56期,惠及妇女群众3000余人次。
另外,阳谷县妇联还常态化开展手工加工、电商、种植养殖技术、创业技能培训30余期,培训妇女4000余人次,让她们成为家政阿姨、熟练女工、电商主播、巾帼新农人……成功承担起“尽职妈妈”和“职业女性”的双重角色。
阳谷县妇联主席李秋云表示:“县妇联将积极寻找‘市场有需求、妇女乐意干、政策能惠及、妇联可作为’的灵活就业项目,不断拓宽‘妈妈岗’范围,实现用工企业与妈妈们的‘双向奔赴’。”
-
上一篇:《中国妇女报》报道丨为女企业家创新创业“充电破难”下一篇:暂无